注册帐号通行证在线投稿
最新更新
· 化妆品标注电子标签利于堵塞虚假宣
· 构建规则体系技术防线治理AI造假
· 海鲜“消费地图”拓展的启示
· 推进监管现代化 激活统一大市场
· “时长鬼秤”不能肆意侵害消费者权
· 莫让“痛金”消费变痛心
· 飞机“付费选座”实为霸王条款
· 要校准把好汽车付费会员服务“方向
· 划定红线保障租房人群“住有所安”
· 平台应对共享单车远程落锁和安全问
· “体育外卖”行稳致远还需规范护航
· 关注情绪消费的利弊
· 守护医者仁心与科普本真
· 摒弃“内增高”类投机取巧
· 高陵区举办“生活圈焕新季•
 
消费生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消费生活
化妆品标注电子标签利于堵塞虚假宣传漏洞
时间:2025-10-29 15:25:22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为进一步优化化妆品(含牙膏)标签管理工作,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布关于开展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自2026年2月1日起,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试点通过电子标签方式标注化妆品中文标签,试点工作为期3年。海南离岛免税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工作可按照本通知要求执行。化妆品电子标签是化妆品标签的组成部分,应当符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本通知的要求。

长期以来,化妆品身份难辨等问题饱受诟病。实体标签因印刷面积有限,常被迫压缩关键信息,甚至通过模糊术语暗示“医用级”“修复级”等不实功效,消费者如同雾里看花。电子标签这一“数字身份证”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转机。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品备案号、全成分表、检测报告等核心数据,所有宣称功效须同步公示科学依据。这意味着,厂家无法再用模棱两可的广告语掩盖化妆品的真实身份,以往个别企业擅自篡改标签内容、夸大适用范围等行为,将在动态更新的电子标签面前无处遁形。

化妆品虚假营销乱象存在已久,违规添加激素的“速效美白霜”、未经验证的“干细胞精华”、成分不明的“药妆”……类似“化妆品变药品”的做法,轻则导致过敏烂脸,重则引发身体系统性损伤,让一些消费者付出经济利益和健康受损等多重代价。电子标签的试点与推广,对防范化妆品冒充药品等乱象尤为重要。过去,某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药效”的期待,在包装上突出“抗菌”“治疗”等医疗术语,甚至伪造检测报告误导消费者。而电子标签体系要求所有功效宣称必须关联备案时提交的实验数据,并须标注“化妆品非药品”的明确提示。比如,一款普通保湿霜若想宣称“缓解皮炎”,须在电子标签中上传对应的临床测试结果,否则将直接触发系统预警。此举不仅提高了虚假宣传的成本,更压缩了打“擦边球”的空间,“医用级”等营销套路就会失去生存土壤。

电子标签的普及,在扫码瞬间即可识破营销话术,用权威数据为产品“验明正身”,让浑水摸鱼者现出原形,让合规优质产品赢得市场。由此看来,化妆品电子标签的作用不容低估,试点的效果值得期待。

但也要看到,电子标签并非治理化妆品营销乱象的“万能药”,技术手段的完善须与制度保障、监管执行等形成合力。譬如,二维码可能被仿冒生成虚假链接,企业或借助技术漏洞隐藏不利信息。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同步升级防伪验真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扫码验证入口,并对数据篡改行为设置更严厉的惩戒机制。此外,还须强化跨部门协作,比如,市场监管部门须加大对电商平台违规宣传的筛查,网信部门应整治社交媒体上的虚假“种草”内容。只有当电子标签与动态监管、行业自律等形成全链条监督网络,化妆品虚假营销乱象方能得到根治。(罗志华)

责任编辑:温馨宁

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5/10-27/0931005490.html

编辑:江楠  审编:范伟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是为了信息传播,不代表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域名:QIYEGONGYI.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联系电话:400-8059-268

】【打印】【关闭窗口
上一篇:构建规则体系技术防线治理AI造假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9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 www.qiyegongyi.com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东里1区17号   电话:4004-0156-539   邮箱:chinaqnlm@qq.com   邮政编码: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