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酒泉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工业经济呈现实力更强、家底更厚的良好态势。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21年的296.1亿元增至2024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3%,占GDP比重稳定在39%左右。预计“十四五”末总量将达43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规上工业企业利税突破120亿元。 
  
五年来,酒泉市坚决扛起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责任,建立“政策+机制+清单”多层次运行监测体系,创新实施领导干部包抓联、“六必访”、“日监测、周调度、旬预警”等精准调度机制,全力推动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重塑,彻底改变“一油独大”局面。石油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19年的56%降至30.3%,现代化工产业从零起步跃升至11.8%,新能源产业占比达32.5%,其中电力行业占22.3%、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占10.2%,形成发电与装备制造双轮驱动新格局。 
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速构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贯通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成效显著,酒泉经开区成为全国最大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链逐步完善,储能项目加快建设,全省首个氢能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光热装备、智慧电网装备产业破冰发展,新能源装备集群获评甘肃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化工产业向“精”延展,以绿色低碳为主线推动石油化工转型升级,扩大煤化工规模,延长精细化工链条,完善化工新材料产业形态。全市引进化工项目200个以上,建成投产115个,培育规上化工企业72户,玉门市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矿产品加工业质效齐升,2021年至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41.7亿元增长至367.4亿元,2025年预计完成380亿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成效显著,推动100多个“三化改造”项目建设,促进重点产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工艺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取得突破,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定位,以重大项目建设牵引产业集群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原料+制剂”行业领军企业,新材料产业形成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石墨烯材料等特色产业链。 
未来产业布局稳步推进,加快应用智能控制、模拟仿真等核心技术,推广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等发展。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速,智能算力服务产业培育初见成效,低空经济产业链加快构建。 
  
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推进“点—链—面”结合的产业创新载体建设,累计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6户。人才支撑更加有力,为418名工业骨干提供“高层次人才就医服务保障卡”,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生产性服务业能力全面提升,形成“省级示范+市级梯队”培育体系,认定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户。工业文化传承成果丰硕,玉门油田老君庙矿区获评国家级工业遗产,成功创建工业文化专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酒泉市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持续深化助企解难、政策落地、动能培育和要素保障,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酒泉实践新篇章。 
【责任编辑:吴岳轩】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1/03/WS69080e62a310c4deea5efaf3.html 
编辑:江楠  审编:范伟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是为了信息传播,不代表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域名:QIYEGONGYI.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联系电话:400-8059-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