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时节,广西大山里依然满目翠绿,现代农业的热潮奔涌不息。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兰村,肉鸽养殖户谭朝敏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说起谭朝敏的故事,需要把日历翻回到6年前。得知在东西部协作大背景下,央企出资帮扶板兰村产业振兴的消息后,谭朝敏确定了肉鸽养殖方向。

肉鸽养殖户谭朝敏在检查鸽舍。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作为曾经的重点帮扶户,谭朝敏在养殖初期,面对无鸽苗、无技术、缺渠道的“三无”难题,先后找到镇政府和后盾单位,在中国大唐的资金扶持下,引进了3000羽种鸽,同时依托央企提供的技术培训,踏上了养殖肉鸽的致富路。
现在,家就是养殖基地,养殖基地亦是家。鸽舍里传出的“咕咕”啼鸣声,勾勒出这几年板兰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致富轨迹。
肉鸽养殖,谭朝敏有自己的“独家技巧”。在与鸽子“同吃同睡”的日子里,谭朝敏渐渐摸索出了养殖的门道:通过饲料品种合理搭配、控制食量和次数的方式,可以让鸽子的营养更加均衡,体格更加健壮。
肉鸽畅销,谭朝敏也有自己的“独家秘籍”。“鸽子有一级、二级、三级之分,我养的鸽子基本属于一级或二级,肉质嫩滑、个头饱满,市场上供不应求。”谭朝敏说。
“现在每2天就要开车往城里送货,今年已销售肉鸽12000羽,合计销售额97万元。”说起今年的经营状况,谭朝敏嘴角的笑意藏不住。
谭朝敏的创业故事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中国大唐派驻板兰村第一书记刘羽介绍,自2019年开始,企业通过援建鸽舍、免费培训技术,带动了该村农户增收,全村在谭朝敏的带动下,其他养殖户也陆续形成规模。
“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数据显示,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步缩小。去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到了2.34:1,缩小的趋势非常明显。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时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成色更足。通过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四支力量”的作用,东部8省市、310家中央单位、6000多家企业,还有近300家社会组织倾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帮扶的浓厚氛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深化东西部协作,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自己富不算富,共同富裕路上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谭朝敏带动村民一起参与肉鸽养殖链,带动鸽舍工人年均增收42000元。
产业是条线,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的后续发展。肉鸽养殖做大做强后,如何把肉鸽生产强链延链?“鸽蛋和鸽粪成了链条上的动力源。”刘羽规划,下一步,将帮助养殖户把鸽粪加工成肥料,并注册商标,建成加工线,延长养殖产业链。
“市场打开后,计划明年再建2个鸽舍,把产业做好做强,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我们的日子必将‘鸽’声嘹亮。”谭朝敏说。
【相关阅读】
“十四五·十四物”系列报道:
之一:从代码中看中国创新
之二:便民业态“入圈” 幸福生活“出圈”
之三:车间的“智”变,发展的“质”变
之四:一台相机里的“蓝蓝天日记”
之五:从一度“绿电”看能源变革中的“民生答卷”
之六:科技筑巢 千头牦牛在高原“哞”幸福
之七:一张火车票里的交通强国答卷
之八:从“企业服务包”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责编:杨虞波罗、高雷)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5/1029/c1004-40591894.html
编辑:江楠 审编:范伟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是为了信息传播,不代表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域名:QIYEGONGYI.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联系电话:400-8059-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