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着退休后稍微找点事儿干免得太闲,没想到一干起来,直接成了社工组织的骨干之一,比上班还忙。从日常家访到资源链接,从个案帮扶到团体授课,过去4年里,姜琴从一名社区矫正志愿者成长为一名专职社会工作者,其参与的社会矫正服务案例还获得金华市首届社工故事一等奖,大家对她的称呼也从“姜阿姨”变成了“姜老师”。

一个月里每天骑着“小毛驴”
从金东跑到秋滨最西的村子
2016年6月,姜琴正式成为金华市悦欣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一名专职社工,因为三个月后便将迎来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8月份那一个月里,她约谈走访了135名社区矫正人员。
每天早上六点半,从金东区的家里骑着电动自行车出门,根据前一天预约好的访谈对象所在的位置,先到市区,再往开发区秋滨方向。到秋滨街道后,她去在那儿开店的弟弟处,给自己的车子充上电,换骑弟弟的电动自行车继续往西,最西到过吕塘下村。待访谈结束回到家中,基本都要傍晚六七点钟。
其间,也有部分社区矫正人员并不配合访谈,以各种理由推三阻四。为了见上面,对方如果说早上七点半要出门,姜琴六点半肯定已经候在对方门口了。8月正值酷暑,没几天姜琴就晒黑了。后来彼此熟悉了,一名社区矫正者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忍不住揶揄姜琴:“你那黑不溜秋的,往我门口一站,我都吓一跳,实在不好意思拒绝。”
那一年,姜琴共走访社区矫正人员1000多人次,服务时间长达2300多小时。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参与率也从年初的79.6%提升到年底的98.15%,大家都习惯称呼她“姜阿姨”。
疯狂加微信好友的背后
想给失足人员多铺条路
二十岁出头的小陈因就职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而受牵连,今年5月获准假释回家接受社区矫正。接触中,姜琴得知他想找一份与销售推广相关的工作,便帮忙联系了家电卖场、二手车行、汽车4S店、保险公司等企业的销售岗位,看到相关招聘信息也一并推送给他。一个半月里,小陈接触了一些岗位,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没能坚持下来。
“姜阿姨,您说往哪方面发展比较有前景?”“最重要的是跟着自己的心走,你自己最想要干什么。”“还有177天(解矫)。”“天天数着日子会很慢,找点事情做做吧。”这次谈话后不久,7月中旬,小陈给姜琴发来喜讯,他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状态不错。
在姜琴的微信好友名单里,记者发现了一长串被详细备注了公司名称和职务的好友,“这是我的‘资源库’,说来挺不好意思,都是我自己生活中要去买东西、修东西的店,买个家电就留了卖场负责人的微信,吃顿饭就去加饭店负责人的微信,一个个积累起来。”姜琴说,很多社区矫正人员面临的第一个生活难题就是找工作,她多积累一个人脉,就能给他们多条路子,“他们比普通人找工作要难一些,有了我们社工的引荐和帮助管理,会相对容易一些。”
一个小举动融化一颗心
尊重是最柔软坚韧的力量
与社区矫正人员打交道,姜琴感触最深的就是“尊重”俩字。
有一次,她跟服务对象约谈的地点定在对方的烟酒店里,一开始对方比较防备,简答回答了几个问题便想结束访谈。当姜琴拿出访谈表递给他签字时,正好店里来了一名顾客,服务对象准备接表格的手快速缩了回去。姜琴意识到可能是访谈表上有“社区服刑人员”的字样,赶紧将表格盖上说:“你先忙生意,我在边上等会儿。”服务对象接待完顾客后,回头爽快地对当天的访谈内容签字确认,并郑重说了一句谢谢。
一个月后,悦欣联合志愿者协会组织了给老兵送水活动,活动地点刚好离该服务对象的店面较近,姜琴便联系他,希望他参与这个活动的后勤管理,他欣然答应了。后来,他参加社区劳动的次数越来越多,从春运暖冬服务到文明劝导都主动参加。尤其当年的重阳节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由于其他志愿者以女性为主,爱心物品是油米,有一定重量,当天下着小雨,服务对象一人将全部油米装上自己的车子并负责了全程搬运,得到了其他志愿者的一致点赞。
“就当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跌倒了爬起来可以再出发。”这是姜琴走访社区矫正人员和在司法所开展教育课时常说的话,“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多属于无意识犯罪,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他们看见新的生活。”姜琴说。
今年7月,和悦社区社工站正式成立,姜琴成为社工站的管理人员,要忙的事情更多了,社区矫正服务、青少年服务、关爱退役老兵、残疾人帮扶、失独人员帮扶等,“前段时间开同学会,有同学说上了年纪睡眠不好,我是每天忙到倒头就睡。有时候半夜会接到服务对象的求助电话,这份信任让我心里很暖,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编辑:江楠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是为了信息传播,不代表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域名:QIYEGONGYI.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联系电话:400-8059-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