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帐号通行证在线投稿
最新更新
· 济仁慈善基金会:夏秋交替,关于咳
· 百利好:扶幼助学 守护成长
· 媒体现场纪实 | 十年种树 百年
· 中华遗嘱库:倡导积极、理性的遗嘱
· 百利好:清晰视界 守护光明
· 守护母婴免疫力,菲仕兰母婴健康社
· 贝亲与“微笑行动”爱心同行 助力
· 心系惠州、东莞!加多宝携爱心物资
· 百利好:“益”起行动 守护未来
· 全民健身日邂逅世运 运动嘉年华点
· 山东“组团式”帮扶,为甘肃留下“
· “粉色火焰传递行动”南昌结题会圆
· 贝亲以专业与爱心支持母乳喂养:传
· 国贸地产山海逐梦计划:跨越山海,
· 国泰携手亚洲青年管弦乐团共启202
 
联播媒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联播媒体
济仁慈善基金会:夏秋交替,关于咳嗽的预防与调理
时间:2025-08-29 11:18:20  来源:中益综合

【引言】

《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即在疾病没有发生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最终的发展。这也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的医学思想之一。

一直以来,济仁慈善基金会积极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把健康知识普及作为一项重要的实施方向不断探索,努力推动国人对中医药的认知与认可,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为此济仁慈善基金会邀请相关疾病领域专业医师开展公益科普活动,并搭建线上科普平台进行传播。旨在打造高质量健康科普内容的同时,以更高效、便携的方式发挥我国传统医学“治未病”理念,助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本期话题:夏秋交替,关于咳嗽的预防与调理

今日出伏,正值夏秋气候交替时期,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空气湿度变低,极容易引发咳嗽问题。

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了解秋季咳嗽的预防和用药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入秋后咳嗽的成因、预防措施以及合理用药方法建议。

秋季咳嗽的成因

1. 空气干燥:秋季空气湿度低,容易导致呼吸道干燥,引发咳嗽。

2. 病毒感染:秋季是病毒活跃的时期,如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等,容易引发咳嗽。

3. 过敏反应:对秋季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咳嗽。

4. 其他原因: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病在秋季易发作,引发咳嗽。

秋季咳嗽的预防措施

1. 保持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多喝水等方法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减轻呼吸道干燥。

2. 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3. 注意保暖:秋季温差大,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4. 避免过敏原: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如花粉、尘螨等。

5. 饮食调理: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身体免疫力。

6. 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增强身体抵抗力。

秋季咳嗽的用药方法

1. 对症治疗:根据咳嗽的原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因过敏反应引起的咳嗽,可使用抗过敏药物。

2. 中药调理:中药对于缓解秋季咳嗽有很好的效果。如止咳化痰的中药、润肺的中药等,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3. 注意用药安全: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正确用药,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如有疑虑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4. 合理搭配:可结合食疗、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提高治疗效果。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性感冒、过敏反应等引起的咳嗽无效。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2. 不宜随意使用止咳药:长期大量使用止咳药可能导致痰液滞留,不利于病情恢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止咳药。

3.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如有其他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治疗咳嗽的药物,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4. 及时就医:如咳嗽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秋季是咳嗽高发的季节,了解其成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用药方法对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保持空气湿润、加强锻炼、注意保暖、避免过敏原等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秋季咳嗽的发生率。

在用药方面,需根据咳嗽的原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注意用药安全和合理搭配。

同时,避免常见误区,如滥用抗生素、随意使用止咳药等。如咳嗽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通过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缓解秋季咳嗽带来的困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内容来源:济仁慈善基金会-健康中国行动-全民健康科普促进项目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科普内容已经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不可用作商业用途,如若违禁使用,本站将予以追责。

编辑:秦众  审编:益申合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是为了信息传播,不代表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域名:QIYEGONGYI.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联系电话:400-8059-268

】【打印】【关闭窗口
上一篇:百利好:扶幼助学 守护成长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9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 www.qiyegongyi.com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东里1区17号   电话:4004-0156-539   邮箱:chinaqnlm@qq.com   邮政编码:100020